開始騎車是因為想找到一個可以長久持續的興趣,可以有效減肥、可以讓身體更健康的方式..等等有許許多多的原因,從一開始充滿熱情風雨無阻,每天都騎,到中間斷斷續續的時有時無的騎,也有2年的時間了,期間即使摔了2次車,1次還在醫院躺了4天,住院期間手機還被幹走,即使中間發生了許多不如意的事,也持續的騎了2年多了。
記得去年生日的時候,看著鏡中痴肥的自己,一時感情上、生活上種種的不順遂、公司體檢報告上的紅字全部湧上心頭,百感交集之中,突然發了狠,下定決心要減肥,跑去買了體脂計、買了訓練台(為了下雨天和下班在家還能持續騎運動),訂下了每天早晚卯起來騎自行車運動,而且計算熱量控制飲的減重計劃,很快的3個多月後就達到了減肥的目標。
從開始下定決心騎車減肥到現在也差不多半年了,最近1個月似乎是因為目標達成了,開始鬆懈了下來,一個禮拜總有2、3天會偷懶沒騎,而且是早上無意識的忽略了鬧鍾(連續設了4、5個鬧鍾時段還能忽略也真不容易)
記得在減肥的那段期間,每天都會問為什麼要這樣為難自己,為什麼要一大早5點半出門騎車,為什麼要冒著寒流來襲的5度低溫,掛著兩管鼻涕也要堅持騎車,明明繼續的理由很少,停止的理由卻隨時都能舉出一大堆,而當時能做的,似乎只有把那很少的理由,珍惜地持續放大,才能繼續下去。那樣的過程是痛苦的,如果和痛苦無關的話,到底誰會特地每天清晨起床騎車,作這種費時又費事的運動呢?正因為苦,正因為自己甘願通過那樣的苦,至少在那過程中,似乎才能找到一些自己正活著的確實感觸。事後也證明,真正有價值的東西,往往是只能透過效率差的行為才能獲得,似乎回歸基本,花時間做笨事情才是最近的捷徑。
回到最近這樣無意識偷懶的行為,似乎是因為達到了明確的目標後鬆懈了下來,看來是時候轉換目標與心境了,把騎車當做一種有效的鍛鍊,可以每天一面騎車,一面提高達成基準的高度,藉著能夠達成目標,以提升自我。至少有立志提高,為此而每天努力著。最重要的是能夠稍微超越一點昨天的自己。所以要說騎自行車得有挑戰的目標或對象的話,那應該就是過去的自己,而且既然體重降下來了,也還可以持續的降低體脂肪,畢竟我對騎車的熱情還是在的,也有自信能再持續下去,每個人的生活都有某種程度的規律,規律性能令人覺得安全、牢靠、可信,這種規律的具體表現就是行為模式,接下來就努力的把騎車培養成我的行為模式吧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